編
熨
花鳥
教(左為田雨鷗)
蛐蛐
剪
開心
“先把這個折過來,再把這邊壓上去……”6月17日,在西夏區回民小學的麥稈制作技藝特色課堂上,自治區級麥稈工藝品制作項目非遺項目傳承人田雨鷗正在給自己的學生耐心輔導著。她拿著的,是一把再普通不過的麥稈,但是在孩子們的眼中,這根麥稈是會“變魔術”的,能“變”出小鳥、螞蚱、花朵……
“麥稈畫又稱麥草畫,麥燙畫,是中國傳統剪貼畫的一種。”在該校任教的田雨鷗說,麥稈畫這種源于民間的傳統手工藝技術,據考證,最早出現在隋唐時期,已有上千年歷史。麥稈立體編織作品是中國獨有的特色工藝品,它充分利用天然麥稈的自然光澤和材質,編織出立體造型,獨特的質感,表現出人物、風景、動物、花鳥魚蟲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麥稈制作藝術感染力強,富有古樸自然之美。而將這份美好,傳承給自己的學生,用傳統藝術的魅力,浸潤孩子的心靈,這是田雨鷗最希望看到的,也是她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事。
“我特別喜歡麥稈畫,因為它能讓我靜下心來,每當做好一幅畫的時候,很有成就感。”六年級三班的學生路雨軒已跟老師學了3年的麥稈畫,此時她正在制作的一只蛐蛐,看上去活靈活現。路雨軒說,其實制作麥稈作品很不容易,她跟著老師,一步一步將所有的制作過程都學習了,但是到了自己獨立練習的時候,還是會有許多失誤。不過,一臉稚氣的孩子說,她特別喜歡麥稈畫,因為它看上去貼近自然,太美了! 記者劉旭卓文/圖 |